波導戰(zhàn)略失誤致虧損被迫艱難轉型
2008-02-26 10:52 來源:中國自動化學會專家咨詢工作委員會
記者 王 榮 北京報道
這個年關,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導)董事長徐立華可能有些犯難,面對全年虧損的業(yè)績,徐立華該如何與股東分紅,拿什么向員工派發(fā)年終獎金。
此時的徐立華可能特別懊悔,1999年與法國薩基姆SAGEM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進行移動電話技術開發(fā)和生產合作時,只追求了銷售量而沒有真正將眼光放長遠,大力發(fā)展自主品牌。在轉折時,也沒有抓住機遇,像當初拿下手機牌照一樣,攻下生產汽車發(fā)動機的資格證,或者真正利用資金大力發(fā)展商業(yè)地產。
異軍突起
1992年10月28日,滿懷“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抱負的徐立華、蒲杰、徐錫廣、隋波等人與寧波市奉化大橋鎮(zhèn)合作創(chuàng)立了奉化波導公司,當時眾人以技術入股,占總比例的49%。
在隨后的7年間,創(chuàng)業(yè)團隊憑借技術優(yōu)勢,在傳呼機市場淘到了第一桶金。不僅引進海外投資者和技術,更為波導在2003年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2003年,信息產業(yè)部第一季度統(tǒng)計數據顯示,這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手機國內市場份額首次超過50%,其中波導手機銷售337萬臺,超過摩托羅拉、諾基亞,位居國內市場第一位。面對這樣的成績,很多人將其歸結為強大的銷售渠道。波導的銷售觸角一直延伸到縣、鄉(xiāng)鎮(zhèn)級經銷商,全國分銷商達16000余個,上萬個零售點。這在當時的手機市場,其他品牌是無法比擬的。此外,除了在國內銷售渠道外,波導還有可供出口的產品,出口量占據國內手機廠家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當時,波導排名僅在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之后,且通話質量并不亞于諾基亞。”一位曾經供職波導的人士這樣敘述波導手機。可是,與其說波導靠強大的銷售渠道和良好的質量獲得了市場,還不如說是因為徐立華當時為獲得國家移動電話生產許可證,而做出的破釜沉舟的“英明決策”。
在首批獲得國家移動電話生產許可證的企業(yè)中,波導作為唯一的一個民營企業(yè)入圍,在當時實屬不易。上述人士透露:“當初信息產業(yè)部是被逼無奈才給了波導一個牌照。”
波導在向信息產業(yè)部申請手機生產牌照之初,并沒有被批準。可是當時的徐立華果斷地做出決定,花費30個億組建手機生產線,同時請信息產業(yè)部的領導到現(xiàn)場考察。在這一招“先斬后奏”后,徐立華給信產部的領導又拋來一個難題,投入的資金徐立華個人資金很少,大多是從銀行貸款,如果沒有牌照,銀行的貸款就成了死賬。
就這樣,1999年9月15日波導因為首批企業(yè)獲得國家移動電話生產許可證,首批波導移動電話投放市場;并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等全國媒體搶先宣傳波導移動電話品牌。
合作的遺憾
然而在波導享受輝煌戰(zhàn)果的時候,同時也在為自己日后的發(fā)展種下了苦果。
1999年,波導與法國的薩基姆公司開始進行移動電話技術開發(fā)和生產合作,并于2002年8月29日決定共同投資組建寧波波導薩基姆電子有限公司,建立年產2000萬臺移動電話生產廠。
這一轉變也將波導與薩基姆的合作由量變到質變。通過波導,曾經是全球第六大手機廠商的法國薩基姆終于邁出了把生產外包給中國廠商的第一步,而波導則借此把產能擴展到了千萬級以上,并提出兩年1000萬臺,4年1500萬臺的目標。[page_break]
波導戰(zhàn)略失誤致虧損被迫艱難轉型(2)
可是產能的擴大,并沒帶來品牌的壯大,徐立華多次表示因為了解“手機制造”的特殊性——因為國內上游廠商的“跟不上”,70%的元器件要依賴進口,所以希望國產手機在國際化的產業(yè)舞臺上好好練步。
于是,徐立華一直在苦苦尋求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眾多世界一流公司建立戰(zhàn)略聯(lián)盟。波導除了與薩基姆合作外,還直接與歐洲電信運營商沃達豐、Orange、法國電信、T-Mobile握手,為這幾家全球知名的運營商巨頭定制手機;與美國最大的網絡運營商AT&T公司簽署協(xié)議,生產基于美國市場的三頻手機;波導與西門子建立戰(zhàn)略同盟,試圖利用自己的渠道優(yōu)勢與對方的技術優(yōu)勢進行“資源共享”。
可是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很多基地最后成為很多知名國外手機廠商的代工工廠”。引進的技術并沒有一直走下去,雖然波導在引進這個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同時,也在引進該公司的管理模式。“遺憾的是,波導只是照搬這種管理模式并沒有創(chuàng)新。”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這樣解釋離職原因。
同時,追逐銷售量,且主要面向三四級市場,自建銷售渠道龐大難以維護,利潤逐漸被攤薄,成了波導的雙刃劍。
艱難轉型
與此同時,徐立華也在做著幾乎所有民營企業(yè)做大后都會做的事情,開始多元化發(fā)展,試水房地產和汽車行業(yè)。
在房地產方面,波導首先在公司的住地奉化拍到500畝地,面對自己的員工銷售,但因為種種原因,波導并沒有轉向地產開發(fā)。
在廣泛的造車熱掀起的時候,2004年波導也在汽車行業(yè)轉了一圈,與南汽成立合資公司,但很快又因為雙方出現(xiàn)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毅然選擇“出走”,從合資公司中撤資單飛。
單飛后的波導可沒有上次那么幸運。在沒有搶得先機的情況下,又在2005年上半年,向國家發(fā)改委呈送關于轎車立項報告時,未獲批準。無奈之下,波導只得暗中收購寧波神馬汽車公司,企圖借殼進入汽車業(yè)。
近日,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公告稱,波導已經獲得發(fā)改委的正式批文,波導可生產汽車發(fā)動機。徐立華應該高興,終于可以正大光明地進入汽車行業(yè)了。
同時,2007年以來,波導的公告顯示波導一直在回籠資金。不僅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重慶波導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200萬元人民幣,公司持有其70%股權)23%股權轉讓給重慶瑞駟達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獲得441332元。此外,波導還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重慶波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部股權以3000040.54元轉讓給原下屬控股子公司高管周光志。隨后,又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寧波薩基姆波導研發(fā)有限公司全部股權以協(xié)議價2200萬元人民幣轉讓給法國薩基姆移動公司。
如今波導雖然持續(xù)虧損,可是負債并不多,上述人士說:“波導在銀行的信譽很好,動用資金的能力很強。”
“波導和銀行的關系一向要好。”該人士指出,在2003年波導年銷售額達到108個億的時候,20個億的流動資金存進了銀行,“雖然稱為流動資金,可是并沒有用在公司的業(yè)務上,反而成了死錢。”如果波導想銀行借債,當時至少可以借出100個億。
加上有新的投資者“新紀元”的加入,并獲得了汽車生產制造的牌照,因而很多人揣測,堅持了多年的波導或許會轉型到汽車制造業(yè)。
可是面對產能已經過剩的汽車行業(yè),能否突破重圍值得期待,能否放下對于已經擁有的國產手機老大的地位以及現(xiàn)有的生產、銷售能力也需要慎重。
波導追求銷量戰(zhàn)略致國內手機老大轉向虧損
記者 王榮 北京報道
這個年關,寧波波導股份(4.99,-0.25,-4.77%,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導)董事長徐立華可能有些犯難,面對全年虧損的業(yè)績,徐立華該如何與股東分紅,拿什么向員工派發(fā)年終獎金。
此時的徐立華可能特別懊悔,1999年與法國薩基姆SAGEM公司簽訂合作協(xié)議,進行移動電話技術開發(fā)和生產合作時,只追求了銷售量而沒有真正將眼光放長遠,大力發(fā)展自主品牌。在轉折時,也沒有抓住機遇,像當初拿下手機牌照一樣,攻下生產汽車發(fā)動機的資格證,或者真正利用資金大力發(fā)展商業(yè)地產。
異軍突起
1992年10月28日,滿懷“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抱負的徐立華、蒲杰、徐錫廣、隋波等人與寧波市奉化大橋鎮(zhèn)合作創(chuàng)立了奉化波導公司,當時眾人以技術入股,占總比例的49%。
在隨后的7年間,創(chuàng)業(yè)團隊憑借技術優(yōu)勢,在傳呼機市場淘到了第一桶金。不僅引進海外投資者和技術,更為波導在2003年的輝煌奠定了基礎。
2003年,信息產業(yè)部第一季度統(tǒng)計數據顯示,這年上半年國產品牌手機國內市場份額首次超過50%,其中波導手機銷售337萬臺,超過摩托羅拉、諾基亞,位居國內市場第一位。面對這樣的成績,很多人將其歸結為強大的銷售渠道。波導的銷售觸角一直延伸到縣、鄉(xiāng)鎮(zhèn)級經銷商,全國分銷商達16000余個,上萬個零售點。這在當時的手機市場,其他品牌是無法比擬的。此外,除了在國內銷售渠道外,波導還有可供出口的產品,出口量占據國內手機廠家出口量的半壁江山。
“當時,波導排名僅在諾基亞與摩托羅拉之后,且通話質量并不亞于諾基亞。”一位曾經供職波導的人士這樣敘述波導手機。可是,與其說波導靠強大的銷售渠道和良好的質量獲得了市場,還不如說是因為徐立華當時為獲得國家移動電話生產許可證,而做出的破釜沉舟的“英明決策”。
在首批獲得國家移動電話生產許可證的企業(yè)中,波導作為唯一的一個民營企業(yè)入圍,在當時實屬不易。上述人士透露:“當初信息產業(yè)部是被逼無奈才給了波導一個牌照。”
波導在向信息產業(yè)部申請手機生產牌照之初,并沒有被批準。可是當時的徐立華果斷地做出決定,花費30個億組建手機生產線,同時請信息產業(yè)部的領導到現(xiàn)場考察。在這一招“先斬后奏”后,徐立華給信產部的領導又拋來一個難題,投入的資金徐立華個人資金很少,大多是從銀行貸款,如果沒有牌照,銀行的貸款就成了死賬。
就這樣,1999年9月15日波導因為首批企業(yè)獲得國家移動電話生產許可證,首批波導移動電話投放市場;并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等全國媒體搶先宣傳波導移動電話品牌。
合作的遺憾
然而在波導享受輝煌戰(zhàn)果的時候,同時也在為自己日后的發(fā)展種下了苦果。
1999年,波導與法國的薩基姆公司開始進行移動電話技術開發(fā)和生產合作,并于2002年8月29日決定共同投資組建寧波波導薩基姆電子有限公司,建立年產2000萬臺移動電話生產廠。
這一轉變也將波導與薩基姆的合作由量變到質變。通過波導,曾經是全球第六大手機廠商的法國薩基姆終于邁出了把生產外包給中國廠商的第一步,而波導則借此把產能擴展到了千萬級以上,并提出兩年1000萬臺,4年1500萬臺的目標。
可是產能的擴大,并沒帶來品牌的壯大,徐立華多次表示因為了解“手機制造”的特殊性——因為國內上游廠商的“跟不上”,70%的元器件要依賴進口,所以希望國產手機在國際化的產業(yè)舞臺上好好練步。
于是,徐立華一直在苦苦尋求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眾多世界一流公司建立戰(zhàn)略聯(lián)盟。波導除了與薩基姆合作外,還直接與歐洲電信運營商沃達豐、Orange、法國電信、T-Mobile握手,為這幾家全球知名的運營商巨頭定制手機;與美國最大的網絡運營商AT&T公司簽署協(xié)議,生產基于美國市場的三頻手機;波導與西門子建立戰(zhàn)略同盟,試圖利用自己的渠道優(yōu)勢與對方的技術優(yōu)勢進行“資源共享”。
可是結果卻并不盡如人意,“很多基地最后成為很多知名國外手機廠商的代工工廠”。引進的技術并沒有一直走下去,雖然波導在引進這個戰(zhàn)略合作伙伴的同時,也在引進該公司的管理模式。“遺憾的是,波導只是照搬這種管理模式并沒有創(chuàng)新。”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這樣解釋離職原因。
同時,追逐銷售量,且主要面向三四級市場,自建銷售渠道龐大難以維護,利潤逐漸被攤薄,成了波導的雙刃劍。[page_break]
波導易主能否跨入新紀元
華夏時報
身處虧損“泥潭”
本報記者 羅小衛(wèi) 北京報道
虧損的波導股份(600130,SH)迎來了新主人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紀元),然而就是不知此主人是否真能使波導步入“新紀元”。
“新紀元”時代
“波導的大股東沒變,只是實際控制人發(fā)生了變化。”1月14日,波導股份董秘助理何小姐對《華夏時報》記者解釋波導的最近變化時稱,“實際控制人目前并沒有直接進入波導的經營,未來12個月如果有參與我們會發(fā)布公告。”
就在4天前,有關波導股份實際控制人易主的消息引起了業(yè)內的關注。
當天波導股份發(fā)布的公告稱,新紀元于去年10月22日前全部支付了3.062億元,完成與中國普天信息產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普天”)的交易,持有寧波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電子”)56.7%股權。由于寧波電子為波導股份第一大股東,持有166752000股有限售條件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1.71%,因此新紀元公司也成為波導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何小姐介紹,事實上此事在2006年6月就有動作。2006年6月23日,中國普天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拍賣其持有的寧波電子56.7%的股權,新紀元通過競拍獲得上述股權成為寧波電子的控股股東。同日,中國普天與新紀元在天津簽署了《產權交易合同》及《股權轉讓補充協(xié)議》。
對于近日披露波導股份實際控股人的變化,何小姐解釋為是出于相關規(guī)定。
波導主業(yè)暫不會調整
由于新紀元之前沒有手機業(yè)務經驗,而且波導股份目前經營業(yè)績不太好,波導2007年前三季度總計虧損達到2.71億元人民幣,同時波導預計全年將繼續(xù)出現(xiàn)虧損。
因此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新紀元有可能改變波導戰(zhàn)略方向,使其放棄手機業(yè)務,以其為殼通過資本運作注入其他資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紀元在公告中強調,該公司暫無改變波導股份主營業(yè)務或者對波導股份主營業(yè)務作出重大調整的計劃,目前也沒有對波導股份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yè)務進行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打算。
業(yè)內人士透露,新紀元聲稱目前不會對波導業(yè)務進行調整,實際上是對波導創(chuàng)始人徐立華給予最后的觀察或是最后的機會,看其是否能在短期內使波導翻身。
易觀國際手機終端分析師張燕玲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波導目前主要問題有三:一是龐大的渠道體系消耗了波導大量資源;二是主推低端手機將波導利潤拉薄;三是產能過剩使波導面臨消化庫存的壓力,老機型的積壓減緩了波導新品上市的進程。
如果波導繼續(xù)手機主業(yè)不變,張燕玲建議,“波導應迅速調整渠道架構,加大直銷力度,規(guī)避傳統(tǒng)渠道中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以減少利潤分成。同時,在運作傳統(tǒng)渠道經驗的基礎上,應嘗試電視直銷、電子商務等新的渠道模式,利用多種模式互補的優(yōu)勢彌補傳統(tǒng)渠道的利潤流失”。[page_break]
鏈 接
新紀元身世追溯
資料顯示,新紀元成立于1992年9月,其前身為中國新紀元物資流通中心。1999年12月,中國新紀元物資流通中心更名為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物資流通、黑色金屬、化工原料、紡織原料及紡織品、摩托車及其配件、電子產品、儀器儀表、汽車(不含小轎車)及其配件的批發(fā)、零售等幾十個行業(yè)。
業(yè)內證券人士認為,新紀元雖然在通信業(yè)內知名度不高,但是在資本市場已經赫赫有名,已經形成了“新紀元系”。據悉,該公司是上市公司大恒科技的第一大股東,目前持有大恒科技34.52%股權,此外,新紀元還是中興商業(yè)的第三大股東,持股6.87%。
徐立華:波導實施多元化戰(zhàn)略
中華工商時報
昔日國產手機老大波導能否再度起飛是近兩年業(yè)界關注的焦點,更是公司總裁徐立華的最大夢想,然而,奇跡終究沒有出現(xiàn),波導2007年上半年以巨虧說明了扭虧的無力。于是不得已,進軍汽車也就從密戰(zhàn)轉到公開戰(zhàn),以求業(yè)績上的勝利。可見2007年的波導多元化更多的是無奈之舉。
2005年,波導首次出現(xiàn)虧損,凈虧損額達4.71億元,同比下降327.13%。2007年上半年波導實現(xiàn)凈利潤-2.37億元,同比減少859%。徐立華面對一個扭虧尚且困難的嚴峻形勢,不得不公開轉戰(zhàn)汽車業(yè)。2007年12月10日,波導科技與長豐集團攜手建設汽車發(fā)動機項目。
“我一直想做汽車,但是國家不給我做,我們主要是用長豐的生產模式、營銷模式做。我們沒有牌照,是用長豐的牌照。”徐立華說。他自己分析了三點:一是國際大品牌越來越集中,它們加大了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和改革,他們之間也在競爭;二是國內手機廠家的增多,加上它們一些不規(guī)范的經營行為,對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三是國內品牌廠家在前幾年的快速發(fā)展當中有些麻痹了,因為自身規(guī)模大,變革的速度比較慢,自身的創(chuàng)新、變革都不夠等原因,導致走入了這個現(xiàn)狀。最終,在2007年底,處于扭虧困境和市場需求量暫時飽和的雙重壓力下的波導,轉戰(zhàn)汽車業(yè)。
新紀元正式接手波導股份
南方日報
昨日,波導股份(600130.SH)發(fā)布公告稱,稱中國新紀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紀元”)已完成了與中國普天信息產業(yè)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普天”)的股權交易,正式成為波導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此舉意味波導由此正式脫離普天系,成為名副其實的“民營企業(yè)”。
新紀元入主意圖不明
據公告披露,早在2006年6月23日,中國普天就已經通過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公開拍賣其持有的寧波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電子”)56.7%的股權,新紀元當時通過公開拍賣,以3.062億元的總價款獲得了上述股權從而成為寧波電子的控股股東。同日,中國普天與新紀元在天津簽署了《產權交易合同》及《股權轉讓補充協(xié)議》。由于寧波電子是波導股份的第一大股東,持有波導股份總股本的21.71%,這一事項構成了波導股份實際控制人發(fā)生變更。而根據新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2006年版)的規(guī)定,新紀元公司于昨日正式發(fā)布公告予以了披露。
資料顯示,新紀元目前的主要控制權掌握在陳楨和周騏兩位自然人手中,注冊資本達到了10億元,2006年的凈利潤將近6040萬元,經營局面尚可。
比較扎眼的是新紀元的經營范圍,十分廣泛,除了最早的物流業(yè)外,還涉及黑色金屬、化工原料、紡織原料及紡織品、摩托車及其配件、電子產品、儀器儀表、汽車(不含小轎車)及其配件的批發(fā)、零售等幾十個行業(yè)。此外,新紀元還是上市公司大恒科技的第一大股東,目前持有大恒科技34.52%股權。不僅如此,新紀元還在上市公司中興商業(yè)中持股6.87%,是第三大股東,資金實力也頗為可觀。
如此強勁的新東家,本來對于波導股份是一大利好,可是新紀元此前并無任何有關手機相關的業(yè)務經驗,因此業(yè)界對于新紀元出手收購波導股份的意圖以及未來的動向判斷不明。也是因此,昨日公告刊出后,波導股份的股價并沒有太為搶眼的表現(xiàn),收盤只是小升了0.66%,收于6.14元。[page_break]
手機業(yè)務不會受到影響
新紀元到底為何收購波導股份呢?根據昨日新紀元發(fā)布的公告稱,該公司與寧波電子有著多年的業(yè)務合作關系。新紀元所投資控股的大恒新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寧波電子此前就共同投資組建“寧波明昕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該企業(yè)已經發(fā)展成為國內半導體元器件領域的重要廠商。因此新紀元通過收購寧波電子股權,主要是為了加大在電子元器件領域和其他領域的產業(yè)投入,希望在這些領域拓展更大的產業(yè)發(fā)展空間。
為了證明動機的“純潔性”,新紀元還在昨日的公告中強調,該公司暫無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yè)務或者對波導股份主營業(yè)務作出重大調整的計劃,目前也沒有對波導股份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yè)務進行出售、合并、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打算。對此,波導手機的新聞發(fā)言人上官艷軍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予以了證實。
不過在新紀元的公告中,記者發(fā)現(xiàn)也留有不少伏筆,對于重組,人員變更等事項,公告中也指出“不排除寧波電子與其他股東共同協(xié)商后,根據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的可能。
記者程鵬
來源:華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