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物價新規立竿見影 企業巨頭紛紛表示理解
2008-01-18 11:37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發改委啟動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給相關企業帶來了壓力,不過,它們紛紛表示理解。
昨天,被點名提價報批的12家企業之一的三鹿集團副總裁張振嶺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當前物價漲幅過高的情況下,十分理解國家的此項措施。
張振嶺認為,發改委此次選取的是市場占有量大,并可以左右市場價格漲幅的行業龍頭企業。此次干預措施可以看做是一個“事先約定”,如果企業要漲價,需要向發改委提出申報,并附上詳細的成本以及經營流程。
“我想發改委還是想防止產生過高的利潤,正常漲價應該不會受到抑制。”張振嶺說。這些龍頭企業在發改委提供的平臺上達成共識,對平穩市場會起到積極作用;如果龍頭企業有一個共識,那么其他小企業的擅自漲價將不會擁有市場空間。另外,這也在促使企業在內部管理上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考驗乳企消化成本能力
牛奶是此次臨時價格干預的品種之一,在此背景下,去年一路攀升的牛奶價格在今年將放緩腳步。
據乳業資深分析師湯至慶介紹,在上海市場,最近幾個月,主流乳企均經歷了2~3次提價。“以蒙牛為例,漲價幅度接近50%。”
據了解,去年全國平均收奶價格上漲近80%,而牛奶零售價格也在去年下半年一路攀升。恒天然商貿(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學研介紹,中國原奶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飼料價格上漲推動的。“飼料其實已經漲了幾年,收奶價一直沒有提上去。這一隱藏的壓力在去年集中爆發。”
《辦法》出臺后,伊利、光明等乳業龍頭企業均表示支持,并嚴格遵守執行。同時,各乳企也通過推附加值高的新品和高端產品等方式來消化成本壓力。以伊利為例,其高端產品液態奶的“金典”系列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倍,酸奶等業務增長也同樣強勁。伊利表示集團已完成了產品業務結構的戰略升級。
對于奶價走勢,郭學研認為,目前上游奶價已基本穩定。而湯至慶也表示,《辦法》出臺前,上游奶價已經達到頂峰,同時,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植奶農的政策,因此今年上游成本漲價空間有限。另外,企業在去年一年中已采取了一定的成本消化措施。“發改委出臺這一政策已經考慮到了企業的承受力。”他依舊看好主流乳企的業績。
不過,該政策對乳企的股價還是產生了影響。蒙牛在香港的股價自1月4日以來,一直處于下跌趨勢。而原本處于震蕩上揚中的伊利股份(600887.SH),于16日、17日連跌兩天,其中17日收于30.01元,當日跌幅6.54%,而15日最高價一度沖到33.6元。此外,光明乳業和三元股份也不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服從新規按程序報批
去年曾發生串聯漲價的方便面行業,今年再次成為物價調控的重點。
去年7月份康師傅、統一、今麥郎、日清、農心等10多家企業先后調價,0.5元~0.6元方便面產品提到0.7元~0.8元;1元產品則提到1.2元。行業全面提價最高幅度達到40%,平均提價幅度在20%。此后,由于發改委發令串聯提價違規,包括康師傅等巨頭又降低了產品價格。但去年底今年初,方便面又開始約10%的零星漲價。
對發改委的提價報批新規定,頂新集團公司公關負責人稱:“為了起到行業表率作用,公司會服從發改委的新規定要求,按程序報批。”
不僅如此,去年底5升裝的金龍魚花生油每桶從96元左右漲到116元,漲幅達20%。作為食用植物油行業龍頭之一,嘉里糧油雖然這次未被列入發改委點名要求價格報批的名單,但嘉里糧油新聞發言人束建群稱:“公司對發改委穩定價格的努力表示理解,并稱會積極配合做好價格報批工作。”束建群透露,嘉里糧油已經收到發改委通知,召集行業主要企業近日到國家發改委就新的價格報批工作召開討論會議。
雖然巨頭們紛紛表示支持發改委的價格報批工作,但某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有關人士稱,食用油價格上漲,最大的背景是原料價格走高和供應緊張。
該人士認為,食品生產是一個很長的鏈條,只抓住終端解決食品價格的問題,這往往是行不通的。在新的價格報批制度下,短期內漲價可能少了,但是企業承受不了成本的壓力,就會減產,令市場貨源更少,最終導致銷售終端價格再失控。
受發改委價格報批新規定影響,方便面龍頭統一企業(中國)(0220.HK)和頂新國際的股價急挫。尤其是統一企業(中國)最低見4.49港元,創本月新低,僅守穩招股價4.22港元,收報4.82港元,急挫12%,成交增至4201萬股。康師傅(0322.HK)則連挫6天,17日股價失守100天線,最低見10.3港元,創2個月新低,收報10.62港元,下挫7.7%,成交急增至1129萬股,為1個月來最多。
發改委:臨時干預不改變整體物價運行態勢
宋蕾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昨天在中國政府網接受在線訪談時表示,此次發改委啟動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并不能改變整個價格的運行態勢。而且對于納入到提價申報范圍的12家企業,事先也已進行過通報。
周望軍表示,控制價格主要是加快生產、改善供應,這種臨時性的干預措施只能起到輔助性的作用,對防止價格過度上漲和不合理上漲起到抑制作用,并不能改變整個價格的運行態勢或者說通過這個措施就使價格回歸到原來的水平。
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昨天在同一場合也對外表示,這個措施主要是針對價格漲幅高、價格違法行為增多的情況。
周望軍還表示,這次采取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不會影響市場機制的發揮,發改委實行的兩種措施,一個是提價申報,另一個是調價備案。在整個市場零售額中,政府干預的是極少數的商品。另外,干預的企業也是極少數的,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才干預。對極少數企業的干預和對極少數商品的干預不會影響市場機制的發揮。
曹長慶說,對于納入到提價申報范圍的12家企業,事先已經把它們邀請到發改委通報情況,已經了解和掌握了它們生產經營的一些基本狀況,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本周六上午發改委將召開這些企業座談。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還沒有申報。
周望軍昨天也表示,現在實行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并沒有改變企業自主定價的性質,不過是對企業提價的合理性、理由的充分性,政府保留審查的權利。企業可以先調價,然后把調價結果上報,政府對合理性進行審查。合理性漲價,政府是不干預的。政府沒有也不可能要求企業虧損經營,也不會因為政府干預措施來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不會影響市場機制發揮。
香港內資食品股受挫
舒時
受內地通脹預期及奧運效應的推動,自今年伊始,內資消費類股便一直被香港股市評論員認為是今年較為穩妥的投資方向。然而,發改委臨時價格干預措施讓不少食品股遭受重創,特別是那些名列發改委點名的12家企業中的股票,股價出現大幅波動。
其中,昨天剛剛上市不久的統一企業(中國)(0220.HK)暴跌12.2%,至4.82港元;蒙牛乳業(2319.HK)則全天重挫8.5%,下跌2.1港元,至22.7港元;中國食品(0506.HK)下跌2.29%,至5.97港元。
申銀萬國(香港)大市分析師Steve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原來受到追捧的這些食品類股,可能短期內投資者已經不敢再買。他說:“至少要等第一季度結束,等中央看清通脹及整體民生的狀況后,如果沒有下一步宏調措施,形勢才會好轉。”
不過,他繼續看好奧運會所帶來的中國消費股概念。“食品類股的風險在增加,但是其他消費類股仍是很不錯的選擇,比如運動服裝,應該不會受到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影響。”
當天中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認為,臨時的價格干預將對相關企業產生負面影響。但該報告同時提醒說,限價將使部分商品短缺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因為企業可能在政府價格干預下不愿意提供這些產品。
報告認為,中國食品將受到負面的影響,因為其食用油的銷售價格將受到限制,影響的程度則取決于公司說服其供貨商停止提價的能力。中銀國際正在重新考慮對其“優于大市”的評級,因其股價已超過目標價5.70港元。
不過,該公司并沒有降低對蒙牛乳業的評級,仍給這家公司“優于大市”的評級。原因是分析師預計,由于供給的增加,今明兩年原料奶價格的上漲速度將有所放緩,而且分析師們預計公司還可以調整飲料和冰淇淋等高端產品(占其銷售收入的40%左右)的價格。
昨天,被點名提價報批的12家企業之一的三鹿集團副總裁張振嶺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當前物價漲幅過高的情況下,十分理解國家的此項措施。
張振嶺認為,發改委此次選取的是市場占有量大,并可以左右市場價格漲幅的行業龍頭企業。此次干預措施可以看做是一個“事先約定”,如果企業要漲價,需要向發改委提出申報,并附上詳細的成本以及經營流程。
“我想發改委還是想防止產生過高的利潤,正常漲價應該不會受到抑制。”張振嶺說。這些龍頭企業在發改委提供的平臺上達成共識,對平穩市場會起到積極作用;如果龍頭企業有一個共識,那么其他小企業的擅自漲價將不會擁有市場空間。另外,這也在促使企業在內部管理上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考驗乳企消化成本能力
牛奶是此次臨時價格干預的品種之一,在此背景下,去年一路攀升的牛奶價格在今年將放緩腳步。
據乳業資深分析師湯至慶介紹,在上海市場,最近幾個月,主流乳企均經歷了2~3次提價。“以蒙牛為例,漲價幅度接近50%。”
據了解,去年全國平均收奶價格上漲近80%,而牛奶零售價格也在去年下半年一路攀升。恒天然商貿(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學研介紹,中國原奶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飼料價格上漲推動的。“飼料其實已經漲了幾年,收奶價一直沒有提上去。這一隱藏的壓力在去年集中爆發。”
《辦法》出臺后,伊利、光明等乳業龍頭企業均表示支持,并嚴格遵守執行。同時,各乳企也通過推附加值高的新品和高端產品等方式來消化成本壓力。以伊利為例,其高端產品液態奶的“金典”系列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7倍,酸奶等業務增長也同樣強勁。伊利表示集團已完成了產品業務結構的戰略升級。
對于奶價走勢,郭學研認為,目前上游奶價已基本穩定。而湯至慶也表示,《辦法》出臺前,上游奶價已經達到頂峰,同時,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植奶農的政策,因此今年上游成本漲價空間有限。另外,企業在去年一年中已采取了一定的成本消化措施。“發改委出臺這一政策已經考慮到了企業的承受力。”他依舊看好主流乳企的業績。
不過,該政策對乳企的股價還是產生了影響。蒙牛在香港的股價自1月4日以來,一直處于下跌趨勢。而原本處于震蕩上揚中的伊利股份(600887.SH),于16日、17日連跌兩天,其中17日收于30.01元,當日跌幅6.54%,而15日最高價一度沖到33.6元。此外,光明乳業和三元股份也不例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服從新規按程序報批
去年曾發生串聯漲價的方便面行業,今年再次成為物價調控的重點。
去年7月份康師傅、統一、今麥郎、日清、農心等10多家企業先后調價,0.5元~0.6元方便面產品提到0.7元~0.8元;1元產品則提到1.2元。行業全面提價最高幅度達到40%,平均提價幅度在20%。此后,由于發改委發令串聯提價違規,包括康師傅等巨頭又降低了產品價格。但去年底今年初,方便面又開始約10%的零星漲價。
對發改委的提價報批新規定,頂新集團公司公關負責人稱:“為了起到行業表率作用,公司會服從發改委的新規定要求,按程序報批。”
不僅如此,去年底5升裝的金龍魚花生油每桶從96元左右漲到116元,漲幅達20%。作為食用植物油行業龍頭之一,嘉里糧油雖然這次未被列入發改委點名要求價格報批的名單,但嘉里糧油新聞發言人束建群稱:“公司對發改委穩定價格的努力表示理解,并稱會積極配合做好價格報批工作。”束建群透露,嘉里糧油已經收到發改委通知,召集行業主要企業近日到國家發改委就新的價格報批工作召開討論會議。
雖然巨頭們紛紛表示支持發改委的價格報批工作,但某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有關人士稱,食用油價格上漲,最大的背景是原料價格走高和供應緊張。
該人士認為,食品生產是一個很長的鏈條,只抓住終端解決食品價格的問題,這往往是行不通的。在新的價格報批制度下,短期內漲價可能少了,但是企業承受不了成本的壓力,就會減產,令市場貨源更少,最終導致銷售終端價格再失控。
受發改委價格報批新規定影響,方便面龍頭統一企業(中國)(0220.HK)和頂新國際的股價急挫。尤其是統一企業(中國)最低見4.49港元,創本月新低,僅守穩招股價4.22港元,收報4.82港元,急挫12%,成交增至4201萬股。康師傅(0322.HK)則連挫6天,17日股價失守100天線,最低見10.3港元,創2個月新低,收報10.62港元,下挫7.7%,成交急增至1129萬股,為1個月來最多。
發改委:臨時干預不改變整體物價運行態勢
宋蕾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昨天在中國政府網接受在線訪談時表示,此次發改委啟動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并不能改變整個價格的運行態勢。而且對于納入到提價申報范圍的12家企業,事先也已進行過通報。
周望軍表示,控制價格主要是加快生產、改善供應,這種臨時性的干預措施只能起到輔助性的作用,對防止價格過度上漲和不合理上漲起到抑制作用,并不能改變整個價格的運行態勢或者說通過這個措施就使價格回歸到原來的水平。
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昨天在同一場合也對外表示,這個措施主要是針對價格漲幅高、價格違法行為增多的情況。
周望軍還表示,這次采取的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不會影響市場機制的發揮,發改委實行的兩種措施,一個是提價申報,另一個是調價備案。在整個市場零售額中,政府干預的是極少數的商品。另外,干預的企業也是極少數的,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才干預。對極少數企業的干預和對極少數商品的干預不會影響市場機制的發揮。
曹長慶說,對于納入到提價申報范圍的12家企業,事先已經把它們邀請到發改委通報情況,已經了解和掌握了它們生產經營的一些基本狀況,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本周六上午發改委將召開這些企業座談。從目前的情況看,企業還沒有申報。
周望軍昨天也表示,現在實行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并沒有改變企業自主定價的性質,不過是對企業提價的合理性、理由的充分性,政府保留審查的權利。企業可以先調價,然后把調價結果上報,政府對合理性進行審查。合理性漲價,政府是不干預的。政府沒有也不可能要求企業虧損經營,也不會因為政府干預措施來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所以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不會影響市場機制發揮。
香港內資食品股受挫
舒時
受內地通脹預期及奧運效應的推動,自今年伊始,內資消費類股便一直被香港股市評論員認為是今年較為穩妥的投資方向。然而,發改委臨時價格干預措施讓不少食品股遭受重創,特別是那些名列發改委點名的12家企業中的股票,股價出現大幅波動。
其中,昨天剛剛上市不久的統一企業(中國)(0220.HK)暴跌12.2%,至4.82港元;蒙牛乳業(2319.HK)則全天重挫8.5%,下跌2.1港元,至22.7港元;中國食品(0506.HK)下跌2.29%,至5.97港元。
申銀萬國(香港)大市分析師Steve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原來受到追捧的這些食品類股,可能短期內投資者已經不敢再買。他說:“至少要等第一季度結束,等中央看清通脹及整體民生的狀況后,如果沒有下一步宏調措施,形勢才會好轉。”
不過,他繼續看好奧運會所帶來的中國消費股概念。“食品類股的風險在增加,但是其他消費類股仍是很不錯的選擇,比如運動服裝,應該不會受到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影響。”
當天中銀國際發表研究報告認為,臨時的價格干預將對相關企業產生負面影響。但該報告同時提醒說,限價將使部分商品短缺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因為企業可能在政府價格干預下不愿意提供這些產品。
報告認為,中國食品將受到負面的影響,因為其食用油的銷售價格將受到限制,影響的程度則取決于公司說服其供貨商停止提價的能力。中銀國際正在重新考慮對其“優于大市”的評級,因其股價已超過目標價5.70港元。
不過,該公司并沒有降低對蒙牛乳業的評級,仍給這家公司“優于大市”的評級。原因是分析師預計,由于供給的增加,今明兩年原料奶價格的上漲速度將有所放緩,而且分析師們預計公司還可以調整飲料和冰淇淋等高端產品(占其銷售收入的40%左右)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