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技術應用 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2008-01-10 09:14 來源:產經網-中國電子報
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有效抓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七大指出,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必須大力推廣信息技術應用,加快發展信息產業,為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作出應有貢獻。
一、大力推廣信息技術應用,發揮信息技術在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中的技術支撐作用
循環經濟是建立在產業支持體系、技術支持體系、法律保障體系、公眾支持體系、運行監管體系基礎之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提倡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既需要加強行政措施和采用相應的經濟手段,也需要先進適用技術作為支撐。信息技術具有高度的創新性、滲透性、倍增性和帶動性,是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各類支撐技術中關聯度最高的核心技術。推廣信息技術應用,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主要依靠資本和資源投入向依靠科技進步轉變,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1.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目前,傳統產業仍是經濟的主體,傳統產業的增長方式主要還是以大規模的投入和粗放式的經營為主。轉變傳統產業增長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是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最為迫切的任務。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的技術水平,是實現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提高經濟運行質量,降低能耗、成本,以及減少環境污染,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的有效途徑。大力推廣應用信息技術,為促進傳統產業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循環發展轉變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推廣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傳統產品的融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品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傳統產品中信息技術含量及附加值,引導傳統產品向環保、節能方向發展。通過信息技術開發高性能的操作和控制系統,提高信息技術在裝備制造業中的應用水平,發展現代裝備業;運用自動控制、嵌入式軟件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品的性能及品質,帶動產品創新和升級換代。
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既需要加強行政措施和采用相應的經濟手段,也需要先進適用技術作為支撐。信息技術是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各類支撐技術中關聯度最高的核心技術。
推廣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生產過程的改造。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應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工業過程控制技術等,對生產全過程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實時監控,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加強重點行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通過軟件、數據庫、網絡通信、自動控制、人工智能、計量檢測、監視監控等信息及自動化技術,與工藝、流程管理相結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資源消耗。
推廣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對傳統企業運營模式的改造。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企業管理創新,提高企業管理效率。推進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對管理全過程實施動態管理,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運用電子商務等技術改造企業物流系統和采購銷售體系,提高企業商流和物流效率,有效管理產品、原材料等流通過程,提高企業資源循環和再利用水平。
2.推進循環經濟信息化體系建設。
信息化和循環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兩大趨勢,信息化以推進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中心,帶動社會經濟發展向現代化和新型工業化轉型。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排放為目標,以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綠色消費等為手段,提倡物質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努力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和推進信息化都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二者目標一致、相輔相成。信息化在社會經濟各領域的廣泛推進,在促進清潔生產、資源能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等方面的深入應用,為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和實現路徑。與此同時,循環經濟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戰略,也有力地促進了各行各業的信息化應用,引導了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向支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可持續發展方向推進。
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節能減排,需要建設全社會范圍的環境監測和管理體系,提高環境與發展的綜合決策能力和公共監管水平;需要建設社會公共資源基礎數據庫和相關信息資源系統,為實施資源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礎支持平臺;需要提高傳統服務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搭建有效的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多層次的資源循環利用信息服務系統,滿足廢舊物回收、交換和再利用的需要,使資源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信息化建設對循環經濟的支撐作用顯而易見,信息化的手段對提高節能減排檢測,污染物排放動態監控,環境污染情況的科學分析及預測、預報和預警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進信息化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建立循環經濟綜合信息化服務體系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page_break]
3.加快發展信息產業是建設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
信息產業具有知識密集、科技驅動、投入產出比例高、低能耗、輕污染等特點,是一個滲透力強,對傳統產業改造效益顯著,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隨著信息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的不斷增加,將大大降低GDP增長中資源消耗的水平。信息產業為發展循環經濟與推進節能減排提供著產品、技術與裝備的支持。加快信息產業發展已成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提升工業素質和產業技術水平重點的產業領域,是推進循環經濟建設和促進節能減排目標實現重要的建設內容。在各項加快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中,信息產業被確定為促進結構調整的重點和必須優先發展的產業門類。
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政策對信息產業結構優化和產品技術升級正在產生著積極的影響。節能環保型電子信息產品成為產業發展重點。半導體照明、液晶顯示等低能耗電子信息產品,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的綠色環保型電子信息產品,環保節能型空調、洗衣機、電視機、電冰箱等信息家電產品,技術含量高、能源消耗少、非資源依賴型的電子信息產品受到高度重視。
二、提高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水平,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向符合資源節約和環保要求的循環經濟模式轉變
信息產業雖然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特點,但其生產發展也離不開資源、能源消耗,離不開金、銀等有色貴重金屬以及塑料、包裝物等的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也意味著資源、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控制污染、節約資源、促進循環利用成為信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我們在推進產業可持續發展中需要下大力氣重點予以解決好的問題。
安徽省應突出政策引導,推進信息技術在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領域的研發和應用,重點實施一批示范性工程建設。通過制訂規劃,明確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和具體的實施步驟,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和綜合性服務體系的建設,大力推進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1.加強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
為控制和減少電子信息產品廢棄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促進生產和銷售低污染的電子信息產品,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2002年信息產業部啟動了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的立法工作。由信息產業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環保總局七部委聯合頒布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已于2007年3月1號開始正式實施。《管理辦法》的制定從我國國情和信息產業發展特點出發,在學習和借鑒國外相關立法經驗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通過污染控制管理引導信息產業向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方向轉型,以及靈活應對國際貿易中的壁壘和摩擦。
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重點是為了減少或消除電子信息產品中含有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以及國家規定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或元素。《管理辦法》強調對電子信息產品從設計、生產、消費到回收再利用全過程的管理。在設計和生產環節,以污染控制的相關標準引導技術和產品的發展;在消費環節,合理確定各類產品的使用和報廢年限,確保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在回收環節,推進可持續運行的回收機制和體系建立;在再利用環節,鼓勵企業加大廢品再利用力度,支持企業開展再利用技術及產業化研究。《管理辦法》以實現電子信息產業從傳統的線性經濟模式向循環經濟模式轉變為最終目標,強調以標準為核心,建立"立法+制定標準+行政管理"三位一體的污染控制管理工作框架。堅持"污染防治,預防在先"的環境保護原則,將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作為廢舊電子信息產品回收處理再利用的基礎性工作;將電子信息產品污染防治納入行業管理,不斷推進其法制化的管理進程;并通過政策引導等手段,促進有毒有害物質的替代或減量化,積極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結構向環保節能和可循環方向發展。
2.重視廢舊電子信息產品回收處理再利用。
作為電子信息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每年有大量的電子廢棄物產生,電子廢棄物已經成為數量增長速度最快的一種固體垃圾。電子廢棄物中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不能進行妥善處理,將給環境造成極大危害,同時在電子廢棄物中還存在大量可再利用的資源,丟棄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據統計,目前我國電視機社會保有量已經達到3.5億臺,冰箱、洗衣機也分別達到1.3億和1.7億臺。每年僅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腦5種電器的報廢量就超過了1.5億臺。隨著能源、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對電子信息產品實施回收處理循環利用已刻不容緩。加大廢舊電子信息產品的回收力度,采取科學的回收方式,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采用先進的再利用技術,及時遏制住"電子垃圾"的蔓延,發展循環經濟型的信息產業,已成為當前信息產業發展中的一項重點工作。隨著《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的實施,廢舊電子信息產品回收處理再利用工作已開始全面啟動。
3.推進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相關立法工作
依據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信息產業部正會同有關部委加緊研究制定資源再利用、產品綠色設計、生產者延伸責任、二手市場監管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以規范電子信息產品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還在積極推進《國家循環經濟促進法》、《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制定進程,促進循環經濟法律體系的建設。目前,信息產業正逐步通過立法規范和標準約束,來不斷完善電子信息產業污染控制管理體系,引導產業的發展向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方向轉變,逐步建立起可持續的、循環型的產業發展模式。[page_break]
三、我省推進信息技術應用、促進信息產業循環發展的思考
1.信息技術是發展循環經濟和推進節能減排重要的技術手段。安徽省科教資源豐富,在信息科技領域特別是信息技術交叉應用研究領域擁有豐厚的技術和科研優勢。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中,應突出政策引導,推進信息技術在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等領域的研發和應用,重點實施一批示范性工程建設。應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應用,加快發展企業信息化,發展現代裝備業。在工業產品設計和創造中廣泛推進信息技術的應用,不斷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產業的技術水平。應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和信息資源的開發,注重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循環經濟的推進效率。進一步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高現代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
2.大力發展信息產業,必須將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放在重要的位置。安徽省信息產業近年來取得較快發展,但產業結構中基礎電子信息材料生產仍占有較大的比重。加快信息產業的發展,需要引導基礎電子信息材料產品向高端發展,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品的科技含量,盡可能地減少產業發展對資源的依賴性。要深入貫徹《管理辦法》,對電子信息產品從設計、生產、消費到回收再利用的全過程實施監督管理。要加快電子信息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替代和減量化工作,積極探索廢舊電子信息產品回收處理再利用體系的建設。必須在全行業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節約能源資源,減輕環境污染。
3.加大政策引導的力度,認真研究制定和實施促進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專項規劃。通過制訂規劃,明確階段性的工作目標和具體的實施步驟,出臺相應的政策措施,推進公共信息平臺和綜合性服務體系的建設,大力推進節能、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加大地方性法規的研究和制定力度,通過立法,明確政府、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的責任分擔,嚴格規范相關各方的行為,將循環發展和節能減排納入法制化的管理渠道。發展循環經濟和促進節能減排是社會公益事業的組成部分,政府有必要設立專項的支持資金對共性技術、公共平臺、標準規范以及示范宣傳等提供資助和鼓勵,促進和保障關鍵性環節的突破。發展循環型經濟、促進節能減排,是一項涉及全社會的系統工程,目前許多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取得全社會的共識,需要爭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共同推進。需要抓緊摸索和積累經驗,加快政策性、制度性以及技術性問題的研究,需要加強試點示范工作,逐步規范和完善政策體系、法律法規體系以及服務機制與體系的建立。(吳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