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網到芯片 臺達助力智算中心綠色轉型
2025-09-09 11:34 來源:上海證券報
“追求利潤并非首要目標,重要的是追求客戶的價值和永續經營。”在近日舉辦的2025中國智算產業綠色科技大會上,臺達-中達電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宮鴻華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滲透,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進入“指數級增長”階段。臺達-中達電通資通訊基礎設施事業部總經理顧中林表示,在此背景下,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轉型和高效運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核心命題。
作為長期給全球提供電源管理和散熱解決方案的企業,臺達持續開發創新節能產品和解決方案,主動應對技術挑戰和行業中易被忽略的“隱性風險”。
綠色數據中心需求凸顯
據國際能源署報告稱,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耗電量將達到945太瓦時。該報告指出,數據中心已成為電力需求飆升的主要推動力,人工智能則是推動數據中心用電量激增的最大增長引擎。由臺達支持、經濟學人集團旗下Economist Impact撰寫的全球調研報告《綠色AI進行式:探索可持續未來》中文版近日發布,基于對全球608位企業領袖的調研指出,全球對AI能源效率的關注,將在一年內從44%提升至78%。
顧中林分析,政策強制性標準和運營成本壓力的雙重作用,催生出綠色數據中心的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專項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底,新建及改擴建大型和超大型數據中心的PUE(電能利用效率)降至1.25以內,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項目PUE不得高于1.2。
“這意味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核心地帶的現有數據中心必須進行改造。”顧中林透露,過去通用數據中心的PUE普遍在1.3以上,金融行業數據中心甚至達到1.6,這其中的市場空間非常明確。
與此同時,智算中心的突起進一步放大了“能效即成本”的邏輯。相較于傳統數據中心,智算中心因承載AI大模型訓練、推理等高密度算力任務,電力需求呈幾何級增長,電費已成為數據中心運營成本的“大頭”。顧中林解釋稱:“尤其對于IDC租賃型的Colocation(主機代管服務)企業,運維成本中很大比例來自電費,若沒有良好規劃,未來盈利空間將被嚴重擠壓。”
據介紹,當前全球主要的兩個核心戰略方向是能效管理和散熱管理,臺達在這兩個領域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固態變壓器引領變革
盡管數據中心的創新技術層出不窮,但AI數據中心仍面臨著“成本、創新、可靠性難以平衡”的行業痛點。顧中林以UPS(不間斷電源)為例稱:“十年前市場曾認為直流技術可能替代交流,但至今UPS依然占據數據中心供配電85%的市場份額,直流只占15%,核心原因可能就是三者的平衡很難實現。”
不過,隨著智算中心的蓬勃發展,800伏直流等新需求出現,傳統技術已很難滿足供配電要求,這為新技術應用創造了條件。顧中林透露,臺達早在五年前就布局固態變壓器(SST)技術,“我們相信未來兩到三年,這項技術將成為智算中心供配電的核心技術,打破‘成本、創新、可靠性難以滿足’的怪圈。”
在宮鴻華看來,“先求有,再求好”是不少產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AI數據中心也不例外,容易忽略“隱性風險”。例如,在建設AI數據中心時,常常假設“電力供應是無窮且穩定的”,但這一假設并不切實際。
“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5年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將翻番。”宮鴻華對記者說,還有電力供應的瞬間波動雖不易察覺,卻可能導致電子元件誤跳動,影響數據中心正常運行。
他表示,應對隱性風險是一項系統工程。臺達在產品與方案設計之初,就會從材料選擇、方案規劃等方面,提前應對斷電、散熱等潛在風險,確保風險發生后數據中心能快速恢復,無縫運行。同時,臺達通過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分析設備老化趨勢,提前發出維護預警。“這些設計已全面應用于新一代的智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