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路1080P高清視頻流,米爾RK3576 開發板重塑視頻處理極限
2025-08-14 15:26 來源:米爾電子
在智能視覺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多路攝像數據的處理與傳輸已成為眾多應用場景的核心需求。從智能安防監控領域的全面覆蓋,到工業視覺處理網關的精準檢測,再到車載環視融合平臺的實時駕駛輔助以及智慧社區AI防控的快速響應,多路攝像數據的處理與傳輸已成為關鍵需求,而高效且低延時的解決方案則是實現這些應用的核心。
目前多路攝像傳輸方案往往存在一定局限,接入路數有限,難以滿足大規模監控場景的需求,且延遲較高,影響實時性,編碼效率也不盡如人意,通常會占用大量帶寬和存儲資源。然而,米爾電子在瑞芯微 RK3576核心板上實現了 12 路高清視頻流H264高效編碼與RTSP低延遲推流,端到端延遲約140ms。下面為大家介紹米爾是如何實現12路高清視頻流的低延遲端到端傳輸。
一、MYD-LR3576開發板強大性能架構:
MYD-LR3576開發板,采用先進8nm制程工藝,集成四核Cortex-A72(主頻2.2GHz)與四核Cortex-A53(主頻2.0GHz),配備Mali-G52 MC3圖形處理單元,VPU視頻編解碼單元,以及搭配6TOPS算力NPU。
圖:米爾基于RK3576開發板
二、12路攝像頭采集編碼后通過RTSP推流,另一側解析后顯示
視頻所示:RK3576 獲取 12路 1920x1080 30fps攝像頭數據,編碼后通過網線傳輸到另一個3576板子顯示過程,攝像頭對著秒表能看到延遲時間。
STEP1:使用12路 AHD攝像頭抓流后編碼推流
MYD-LR3576開發板擁有3路4lan MIPI-CSI接口,搭配MY-CAM004M視頻轉換模塊可以接入12路(1920*1080 30幀)AHD高清攝像頭 ,使用RGA圖片處理后再經過VPU 單元模塊編碼成H264碼流通過網絡RTSP推流。此過程視頻延遲在80~100ms以內。
抓取視頻流編碼后RTSP推送流程:
RGA處理單元占有率
CPU處理單元占有率
STEP2:MYD-LR3576 開發板接收視頻流顯示:
CPU占有率
GPU占有率
由于通過網絡傳輸和解碼,會產生40~50ms左右延遲,最終從視頻抓取,編碼,RTSP傳輸,再到解碼播放延遲在120~150ms。
對比兩個過程各單元占用情況
過程描述 |
CPU |
RGA |
GPU |
VPU 最大編解碼 |
延遲 |
12路編碼RTSP推送 |
20% |
RGA0 24% RGA1 8% |
沒用上 |
H264 編碼: 3840x2160@60fps |
80~100ms |
解析RTSP數據解碼顯示 |
5% |
沒用上 |
25% |
H264 解碼: 4096x2304@60fps |
40~50ms |
- 廣泛的應用場景
工業安防下12路攝像頭對于RK3576只能算是熱身,別忘了它還有6TOPS的NPU沒發揮,它也能勝任如下應用場景
智能安防監控領域:作為中樞核心,輕松駕馭多路監控攝像頭的視頻流,實現全方位、無死角的實時監控。
工業視覺處理網關:精準處理工業生產中的各類視覺數據,助力智能制造。
車載環視融合平臺:將多個車載攝像頭的畫面高效融合,為駕駛安全保駕護航。
智慧社區AI防控:高空拋物監測,陌生人預警,電動車進電梯等。
綜上所述,米爾電子基于瑞芯微RK3576核心板打造的解決方案,成功解決了多路高清視頻流接入、高效編碼與低延遲傳輸的問題,為智能視覺應用的實時性與可靠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后續我們將分享在米爾RK3576核心板上實現AI處理多路視頻流的相關內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