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跑”
2022-04-22 09:48 來源:央視網
數字化轉型是怎樣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呢?接下來,我們就到幾個企業里看一看。被稱為世界上最先進工廠的“燈塔工廠”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典范,在目前全球被遴選為“燈塔工廠”的103家工廠中,位于中國的就有37家,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涉及到多個領域。我們記者近日就探訪了位于北京的一個“燈塔工廠”,了解了先進技術是如何賦能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
總臺央視記者 宋菀:走進5G全覆蓋的“燈塔工廠”,您可以看到雙車聯動的AGV小車正在搬運超長超重的鉆桿,AGV小車被稱為貨物搬運“飛毛腿”,在精準授時、低時延的5G無線工業專網的保證下,它可以實現27米超長超重物料的同步搬運和自動上下料。
基于“5G+AR”的“人機協同”技術廣泛應用
在工廠內,基于“5G+AR設備”的“人機協同”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物料分揀、銷軸裝配等傳統勞累活、危險活不再需要人力操作,全部由機器人高效完成。同時,通過強大的人機協同,機器人AI還能免編程學習熟練工人的技能和手法。
總臺央視記者 宋菀:這臺機器人就是將鳥巢體育場焊接工匠的技術參數化、軟件化,實現了在重型裝備厚管的柔性焊接。它不僅焊接效率提高,同時,焊接質量一次性合格率更能達到100%。
“燈塔工廠”里上百臺機器人干得熱火朝天,每時每刻都在上演著各種零件高難度、高精度裝配,而就有這么一雙眼睛一直盡責地確保裝配過程井然有序、毫無磕碰地進行,它就是3D機器視覺,它不僅節約了大量人工和設備成本,又令產能翻倍,可謂是“眼疾手快”。
總臺央視記者 宋菀:整個工廠里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控制中心,它是工廠的“智慧大腦”。通過它,訂單可快速分解到每條柔性生產線、每個工作島、每臺設備,甚至每個工人,實現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據驅動。
截至目前,工廠月產能達到300臺,成為全球最大的樁工機械制造基地。在我國,工業互聯網已經在45個國民經濟大類中得到了應用。今年一季度工信部就發布了123個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和4個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正在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