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俄經濟帶崛起黑龍江
2007-05-21 10:06 來源:中國改革報
2006年黑龍江省經濟工作會議確定啟動哈-牡-綏東對俄進出口加工帶建設,打造對俄經貿板塊。在沿301國道兩側,一個以牡丹江市和對俄口岸為中心,輻射周邊內陸縣市的對俄進出口加工產業經濟帶蓬勃發展起來。
哈牡綏東對俄經濟帶構想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市長李耀新說,黑龍江省委提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后,牡丹江市以木業為切入點,提出了建設哈牡綏東對俄經濟帶的構想,力求用5年時間,將牡丹江市建設成黑龍江省家具生產基地、家具交易大市場和全國最大的木業產業集群。產業帶西起牡丹江所屬的海林市,東至綏芬河和東寧,目前規劃了牡丹江、綏芬河、東寧等7個重點木業園區,現已集聚1600多家木材加工企業,木材加工、實木地板、集成材、家具、中高密度板等產品已形成一定規模,原木加工量占進口木材的55.1%,出口日本、韓國、歐美、東南亞及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是全國重要的單板生產基地和木材集散地。同時,牡丹江發展木業產業的配套條件比較優越,有木工機械廠等木材加工配套企業和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力充沛,電價便宜,水電裝機容量178萬千瓦,正在建設一批水電項目,竣工后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48萬千瓦。
據了解,與301國道產業帶相連的俄遠東地區是俄羅斯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燃料和能源資源的潛力在俄聯邦各經濟區中名列前茅;木材蓄積量超過220.3億立方米,占全俄羅斯木材總含量的26.6%;地下資源極為豐富;漁業發達,捕魚量占第一位。該地區的劣勢是農業和輕工業落后,特別是資金、技術設備和勞動力短缺。
牡丹江市利用301國道的陸路運輸通道,建立中俄經貿科技合作產業經濟帶,兩年時間沿301國道先后建了7個對俄進出口加工園區,規劃面積83.26平方公里,各園區已引進千萬元以上的項目93個,總投資達37.6億元。 牡丹江有200億工業存量資產,以橡膠、化工、電子、造紙等為主的綜合性工業體系,與俄羅斯經濟的互補性很強。目前,中俄兩國合作項目———對俄貿易工業園區已經啟動。綏芬河、東寧、穆棱、海林等縣(市)加工園區發展態勢良好。
專家表示,與哈大齊工業走廊不同的是,哈—牡—綏東對俄經貿產業帶沿線的企業多以民營經濟為主,政府不需要太多投入,只要予以政策上的扶持,積極做好各方面銜接工作,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牡丹江市乃至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日前,牡丹江市政府正式下發《關于牡丹江市資源整合區域聯動利益共享實施意見》,對所屬10個縣(市)區的各類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布局,標志著該市舉全市之力聯手打造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東(寧)對俄產業帶,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借道俄羅斯 鋪就“黃金路”
長期以來,黑龍江省受地理位置所限,內貿貨物無論空運、公路還是鐵路運輸,都要付出比較高的運輸成本。過去,要想從哈爾濱發貨至日本新瀉港,需經過大連,長達3230公里,耗時約10天~15天。現在向俄羅斯“借道”,從哈爾濱經綏芬河、海參崴至新瀉僅為1640公里,時間、距離均減少一半。從3月1日起,國家批準黑龍江省內貿貨物可過境俄羅斯運至東南沿海,使黑龍江內貿貨物充分利用中俄陸海聯運優勢,尤其是利用俄方海運優勢,節約運費、降低成本。以大豆、玉米、煤炭運輸為例,由哈爾濱經綏芬河、海參崴運往日本新瀉只要5天~7天到達。每年按出口300萬噸計算,可節省運費上億元。由于運時短、周轉資金快等因素,每年可節約利息資金1000余萬元。
據介紹,這條“黃金通道”把日本、歐洲、中國、俄羅斯以及東南亞地區的發達地區連為一體,原材料、工業制成品形成了良性對流。突破鐵道部確認的綏芬河運量1200萬噸,達到1800萬噸、2000萬噸甚至3000萬噸到5000萬噸的時候,日歐的集裝箱都能通過這條線路走,物流增加,將帶來大量的資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經濟總量將成番論倍地增長。據測算,每增加100萬噸運量,地方就可以增加一個多億的財政收入。
李耀新說,內貿貨物可過境俄羅斯,作為地方政府來說,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最近牡丹江的工業產品開始通過牡丹江綏芬河,試驗用內貿的代碼來做物流運輸,現在是屬于試驗階段。5月下旬,整個內陸港還有一些基礎設施要開工建設。有了這個政策性的突破,有了國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合作雙方的努力,估計兩三年里,走內貿這個通道,可能會發揮出好的效益來。
有專家表示,打造聯結中國哈爾濱、綏芬河與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納霍德卡港、東方港,以及沿日本海國家、東南亞各國的陸海聯運大通道,其重大意義用什么樣的語匯來描述都不過分。建設大通道絕不是哪一個地區、哪一個部門能夠獨立完成的,它需要國家、省里的支持,需要全省各相關地區的通力合作,思想上統一,步調上一致,共同為大通道獻策出力,最終讓這條黃金線穿起沿途的一顆顆亮點,打造出貫穿全省、通向大洋的光彩奪目的“金”項鏈。
哈牡綏東對俄經濟帶構想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市長李耀新說,黑龍江省委提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后,牡丹江市以木業為切入點,提出了建設哈牡綏東對俄經濟帶的構想,力求用5年時間,將牡丹江市建設成黑龍江省家具生產基地、家具交易大市場和全國最大的木業產業集群。產業帶西起牡丹江所屬的海林市,東至綏芬河和東寧,目前規劃了牡丹江、綏芬河、東寧等7個重點木業園區,現已集聚1600多家木材加工企業,木材加工、實木地板、集成材、家具、中高密度板等產品已形成一定規模,原木加工量占進口木材的55.1%,出口日本、韓國、歐美、東南亞及我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是全國重要的單板生產基地和木材集散地。同時,牡丹江發展木業產業的配套條件比較優越,有木工機械廠等木材加工配套企業和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力充沛,電價便宜,水電裝機容量178萬千瓦,正在建設一批水電項目,竣工后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48萬千瓦。
據了解,與301國道產業帶相連的俄遠東地區是俄羅斯資源最豐富的地區,燃料和能源資源的潛力在俄聯邦各經濟區中名列前茅;木材蓄積量超過220.3億立方米,占全俄羅斯木材總含量的26.6%;地下資源極為豐富;漁業發達,捕魚量占第一位。該地區的劣勢是農業和輕工業落后,特別是資金、技術設備和勞動力短缺。
牡丹江市利用301國道的陸路運輸通道,建立中俄經貿科技合作產業經濟帶,兩年時間沿301國道先后建了7個對俄進出口加工園區,規劃面積83.26平方公里,各園區已引進千萬元以上的項目93個,總投資達37.6億元。 牡丹江有200億工業存量資產,以橡膠、化工、電子、造紙等為主的綜合性工業體系,與俄羅斯經濟的互補性很強。目前,中俄兩國合作項目———對俄貿易工業園區已經啟動。綏芬河、東寧、穆棱、海林等縣(市)加工園區發展態勢良好。
專家表示,與哈大齊工業走廊不同的是,哈—牡—綏東對俄經貿產業帶沿線的企業多以民營經濟為主,政府不需要太多投入,只要予以政策上的扶持,積極做好各方面銜接工作,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進牡丹江市乃至全省經濟的快速發展。
日前,牡丹江市政府正式下發《關于牡丹江市資源整合區域聯動利益共享實施意見》,對所屬10個縣(市)區的各類資源進行統一規劃布局,標志著該市舉全市之力聯手打造哈(爾濱)-牡(丹江)-綏(芬河)東(寧)對俄產業帶,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借道俄羅斯 鋪就“黃金路”
長期以來,黑龍江省受地理位置所限,內貿貨物無論空運、公路還是鐵路運輸,都要付出比較高的運輸成本。過去,要想從哈爾濱發貨至日本新瀉港,需經過大連,長達3230公里,耗時約10天~15天。現在向俄羅斯“借道”,從哈爾濱經綏芬河、海參崴至新瀉僅為1640公里,時間、距離均減少一半。從3月1日起,國家批準黑龍江省內貿貨物可過境俄羅斯運至東南沿海,使黑龍江內貿貨物充分利用中俄陸海聯運優勢,尤其是利用俄方海運優勢,節約運費、降低成本。以大豆、玉米、煤炭運輸為例,由哈爾濱經綏芬河、海參崴運往日本新瀉只要5天~7天到達。每年按出口300萬噸計算,可節省運費上億元。由于運時短、周轉資金快等因素,每年可節約利息資金1000余萬元。
據介紹,這條“黃金通道”把日本、歐洲、中國、俄羅斯以及東南亞地區的發達地區連為一體,原材料、工業制成品形成了良性對流。突破鐵道部確認的綏芬河運量1200萬噸,達到1800萬噸、2000萬噸甚至3000萬噸到5000萬噸的時候,日歐的集裝箱都能通過這條線路走,物流增加,將帶來大量的資金流、人流和信息流,經濟總量將成番論倍地增長。據測算,每增加100萬噸運量,地方就可以增加一個多億的財政收入。
李耀新說,內貿貨物可過境俄羅斯,作為地方政府來說,感覺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最近牡丹江的工業產品開始通過牡丹江綏芬河,試驗用內貿的代碼來做物流運輸,現在是屬于試驗階段。5月下旬,整個內陸港還有一些基礎設施要開工建設。有了這個政策性的突破,有了國家政策上的支持和合作雙方的努力,估計兩三年里,走內貿這個通道,可能會發揮出好的效益來。
有專家表示,打造聯結中國哈爾濱、綏芬河與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納霍德卡港、東方港,以及沿日本海國家、東南亞各國的陸海聯運大通道,其重大意義用什么樣的語匯來描述都不過分。建設大通道絕不是哪一個地區、哪一個部門能夠獨立完成的,它需要國家、省里的支持,需要全省各相關地區的通力合作,思想上統一,步調上一致,共同為大通道獻策出力,最終讓這條黃金線穿起沿途的一顆顆亮點,打造出貫穿全省、通向大洋的光彩奪目的“金”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