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柳暗花明 國務院支持政策即將出臺
2010-03-25 09:59 來源:上海證券報
編者語: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與其相關的各類新事物、新名詞開始接二連三地進入公眾的視野,更新著我們的知識庫,而資本市場上相應的熱點也如影隨形。眼下,成為新熱點的就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簡稱EMC),即專業節能技術服務公司接受客戶(節能業主企業)委托,通過與客戶簽訂能源服務合同,為客戶提供節能改善的設備、技術、資金等一條龍服務,并通過為客戶節約下來的能源成本來獲得項目收益。3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近期也將推出,這對不少企業都是一大利好。
耿勇沒有料到,他一直翹首以盼的政策利好竟然這么快就來臨。
身為上海雷富特節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雷富特節能公司”)的總經理,耿勇3月3日在張江創星園內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還表示,希望政府對節能市場給予足夠的政策扶持。僅僅兩周后的3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明確將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要積極推行由專業節能服務公司與企業、公共機構等用能單位簽訂能源管理合同,提供節能設計、改造和運行管理等服務的新機制。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不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副所長昨天(24日)向本報記者透露,此前制定完成的《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在獲國務院原則通過后,預計數天內就會正式出臺,屆時將對國內規模龐大的節能市場帶來重大利好。
上述表態意味著合同能源管理相關配套政策的推出已指日可待。記者了解到,這些具體政策包括:對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開展的節能項目實施稅收減免;從政府財政支出中開列專項資金,用以補貼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機制的推廣;成立專門的貸款擔保基金,用以幫助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融資等。
“而這只是今年中國一系列低碳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預計接下來,包括低碳經濟指導意見、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都會陸續‘見光’,中國將迎來真正的低碳元年。”另一位接近高層的權威人士說。
16臺節能電梯“小試牛刀”
官方資料顯示,雷富特公司是一家節能設備與服務供應商,于去年4月剛剛在張江創星園注冊成立,其產品用于電梯、煤礦提升機、油田抽油機、港口機械、城市軌道交通、離心機設備等領域的節能。
據耿勇介紹,他當初牽頭和其他幾位股東共同創辦雷富特公司時,主要是為了用自主研發的一種能量回饋技術給太陽能、風能并網發電逆變器做配套。一次偶然的機會,上海質監局一位專家在考察該項目后建議說這項技術是否也能用到耗能極大的電梯上。
“電梯都有下降的勢能,尤其是從高層向低層的運行過程中需要靠剎車來消除勢能。原先,這部分勢能都是被浪費掉的,但我們的能量回饋技術可以讓勢能變成電能,然后并到網上,最終達到節能的目的。這就是整套技術的原理。”耿勇說,“借助這一技術,電梯可以擺脫以往耗電大戶的印象,并實現自主發電”。
但這套裝置價格不菲,電梯用戶如果購買的話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額外開支。對耿勇來說,如何讓產品盡快推向市場,讓用戶既能充分感受到節能帶來的好處、又不至于被購置設備的初期投資所嚇退,這成為他首要考慮的問題。
在這里,合同能源管理無疑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據耿勇介紹,該公司近期已和上海仁濟醫院簽訂了16臺電梯的四年節能改造協議,就是通過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將醫院電梯改造為節能電梯,其實質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的全部成本。
“醫院不用出一分錢,我們則負責在醫院的電梯上安裝、調試設備。每個節能設備上都有一個電表,上面顯示發的電量就是電梯改造之后節省的電量。其中,前面四年每年節約出來的電費就用于支付采購設備的成本。滿四年之后,設備就歸醫院所有。”耿勇說。
他透露,這項談判一共延續了長達三個月時間,最終才達成協議并于近期開始試點,“目前使用情況很不錯,兩個月后將反饋試點情況”。
但一次成功并不能掩蓋整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的推進難度。這也是為什么國務院此次要大力推動合同能源管理發展的初衷。
崎嶇的推廣之路
據耿勇透露,該公司目前還在和國內幾家大的電梯制造商談合作,今后希望更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來推廣這項技術。但在談判過程中仍遭遇不小的阻力。
“首先,電梯制造商如果引入這項技術需要額外的成本和工序。如果此類電梯在銷售時能夠將這部分成本收回,則制造商自然沒有異議,但問題是,國家目前尚未對這一市場有一個明確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在需求上沒有硬性要求,這導致電梯制造商沒有動力去引入這項技術。”耿勇說。
不僅如此,其他節能領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據耿勇透露,在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他曾委托一位政協委員提交了一份提案,內容就是涉及上海小區電梯的合同能源管理。
“通常,小區里的電梯屬于公共電力設施,其所需電費從物業管理費中扣除,屬于設備運行費范疇。在安裝我們的設備前,這筆電費是不小的開支,但小區業主不愿花錢購買節能設備,因為節能之后受惠的是小區物業公司,不是業主。而物業公司通常也不愿意購買,一來沒有這筆采購資金;二來,物業公司經常會更換,而此類設備無法搬移遷走。上述矛盾導致公共節能設備進小區變得非常困難。”耿勇說。
為此,他建議政府應先期對此提供一定的財政補貼,而節約出來的電量則可在環境能源交易所交易,“從長遠來看,政府也可從能源節約中獲益”。
事實上,耿勇所提到的問題在國內整個合同能源管理市場普遍存在。由于這個行業內的企業規模大多偏小,融資成為首當其沖的難題。在項目運作之初,節能公司需先期提供啟動資金、設備及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等一攬子服務,到后期才能回收收益。但當前我國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公司很難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項目融資。
此外,在節能效益回收時,由于缺少獨立的第三方評估機構,節能效果的評估也是一道難題。
耿勇認為,政府應將相關要求列入建筑節能相關法規,并建立產業標準體系和認證體系,以規范市場發展。
據他透露,上海正在起草《電梯能量并網標準》和《電梯能耗標識》兩份文件,這將對電梯節能市場帶來強力推動。
作為全國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較早的地區之一,上海早在2002年9月就率先成立了“合同能源管理指導委員會”,并實施了多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
同時,上海也是中國最有條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地區之一——作為一個年用能總量超過1億噸標準煤的特大型城市,上海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單位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市的70%以上,其中的節能空間巨大。
配套指導意見即將推出
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的統計,2009年我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從2008年116.7億元增長到195.32億元,同比增速為67.37%。
顯然,這一市場尚處在蓬勃發展的初期,而政府在此刻宣布對該領域給予政策扶持無疑正當其時。
“合同能源管理能推動以節能服務為主要業務的節能服務公司或能源管理公司發展,幫助后者為用戶實施節能方面的改造,同時為項目解決融資和技術方面的難關,最后讓節能項目效益與企業分享。總體上,這是一個推動節能改造的服務業模式。”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昨天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對合同能源管理下了一個定義。
記者隨后從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另一位副所長處得知,對合同能源管理推廣有著重要意義的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的意見》近日也已獲國務院原則通過,“不出意外的話,用不了多少天就會正式出臺,到時會有詳細的文件和答記者問”。
就在《意見》加緊推進的同時,記者了解到,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還在研究制定《合同能源管理技術規程》,將成為規范節能服務市場的重要標準。
而在另一些能源專家看來,上述針對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舉措只是中國為完成2020年減排目標而進行的一系列大規模重組和整合活動中的一部分。
“通過契約化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節能服務的市場化關系,但這個時間會比較漫長。”能源戰略專家、《科學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教授在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時說,“下一步,合同能源管理重點將解決能源市場以及國有壟斷企業的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體制問題。”
他認為,解決能源市場的核心問題將是解決目前以公有為主的能源體系模式的轉型問題。在此過程中,企業要轉制,市場要重組,民營企業則會獲得快速的成長,應積極鼓勵資本市場向之傾斜。
“這既是中國過去多年能源改革的成果,也是未來一二十年中國能源改革的任務和要求。”武建東最后說。